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心言: 兒戲故宮間

心言: 兒戲故宮間:
兒戲故宮間
童步飛揚
跑跳追逐
步履足跡印在明清宮幃的幽深之中
沒有你爭我奪
只有笑語盈盈
縈繞在明顯經過潤飾的
紅楹綠柱

散在軍機處的
不是朝間絮語蜚言風雨飄搖下的軍事隱秘
累了
都化成
雨間歇息休憩的小站

偌大的宮闕
雨後的奔走

和心中的皇宮有否分別

比《紫禁驚雷》看到的大許多呵




心言: 《頤和新傳》

心言: 《頤和新傳》:
在頤和長廊的人潮內
汗水和著燦然陽光
合奏的
不是前朝太后觀賞戲曲時的
鑼鼓喧天
舉頭
仰望楹柱上的勾勒
是岳飛破金
抑是桃園結義
低頭
思索百載以前的昌盛
是理石白舫
抑是十七孔橋

橋畔
太后參拜的處所
是小兒酷熱的天時下的甘霖
橘紅澄黃
冰捧之色勝於
冰捧之色勝於
雪的石舫
彩之畫簷
「課文說一天跑不完頤和園
原來的真的」
瞇著眼
昆明湖在陽光下
宛如白頭宮女的溫柔
一任果味的冰凍
撫慰了年幼躁動的心

17/08/11

心言: 《我在天安門廣場》

心言: 《我在天安門廣場》:
我在天安門廣場
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四周
正正方方畫上了
黑色的圍欄
欄前
橫垣著兩幅長長的屏幕
呢喃著七彩影話
祖國山河的壯麗
人文建築的典雅
是誰偷偷的將人民英雄變了樣
讓堂皇的科技
國民的驕傲
取諦了樸實原始的
赤子之心

左屏幕
右欄杆
我偷偷的想
廣場變小了
小得再沒有空間
容納年輕的心
(二十五年前的廣場好大喲
嚇得剛完成高考的我直哆嗦)
跟孩子訴著這些日子以來
有關這裡的人
尋找天地安寧的故事
小小人兒記掛著為何廣場沒有餐廳飯館
以慰藉飢腸轆轆的心情
低迴間
終在長安大街旁
以午餐一頓
唏噓的喘下一口氣



18/08/11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帶媽媽去旅行

松本城,距離東京約二個小時火車程,是我們今次東瀛遊三個目的地之一。我們看中了松本那個完好的城池,有日本九寨溝之稱的上高地,以及松本博物館的草間彌生展覽。於是,在這個炎炎的夏日,我們到日本去。

我們一行有九人。我一家四口加媽媽,友人B及K,K帶同父母,簡直是一團小小的旅行團。帶媽媽去旅行,都要有一些講究。不是行程食住的講究那麼簡單,吃得好,住得好,有時反是不美,因媽媽以為價錢不合理。逛街看博物館行山,時間比例更要恰到好處。否則,老人家可會喊悶呢!因此,作為行程的策劃者,可不謂費煞思量。

上高地是位於日本阿爾卑斯山脈長野縣的一個度假勝地,山景壯觀。是沿梓川河流大約15公里長的高原,位置於海拔1500米。它的周圍是高大的山脈,包括西穂高岳(2909米),奥穂高岳(3190米),前穂高岳(3090米)和活火山燒岳(2455米)。我們的目的地是明神池,只是短程客到此一遊的遊點。真正遊山的人,會繼續登山,上山居住。屆時,可有機會見到立山黑部聞名的溫泉猴子呢!

我們只作一天遊,因此早已告訴三位長者無緣約見劉德華廣告裡的溫泉猴子。乘車上山,初時以為老人家勢必嫌車程太久,有點氣悶。誰知上高地的清新空氣,群山環抱的自然景致,甫一下車已俘虜了三位長者的心。世伯是個「攝影發燒友」,上高地有山有水,有雪山有河川,大自然風光如畫,早已叫他進入忘我的境界。我們沿山路,蜿蜒上山。難得三位長者健步如飛,反而小孩喊累,小女兒早已騎到爸爸的肩頭上了。

到了明神池,坐在池畔休息休息,雖覺湖光山色,但嚴格來說,沒有帶來驚喜,倒是閒情逸致,叫人神往。池邊沒有圍欄,水鴨子便在我們的身旁面前,上水下水,不亦樂乎。女兒追逐小鴨,兒子拿著數碼相機,按照世伯的指示捕捉小鴨神韻,都閒適可喜。

我們外遊,總會要求多多。河童橋人太擠;明神池沒有九寨的美;各山岳的山頂雪影只在下車時驚鴻一瞥……老人家則十分仁厚,一致同意比在東京台場遊逛心曠神怡得多。於是,我們終於得到驗證,三位老人都是質樸無華,比較喜歡大自然。

是以,看博物館的一天,大家便顯得意興闌珊。

草間彌生(1929年3月22日-),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她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衞藝術創作。最著名的作品,應是她的「波點南瓜」了。沒有理由到了城隍廟,過門不入。草間彌生是松本市的榮譽市民,在松本市立博物館有她的常設展覽。為了慕名,即使扶老攜幼,也似乎應「到此一遊」。

結果便是老人們也竭盡所能,欣賞藝術。不過,他們更加欣賞的是炎炎夏日裡博物館的空調。到了最後,乾脆宣布「車已停站」,坐在一旁閒話家常。兩家老人背景相類,倒是有訴不盡的平生。我們雖有建議再到其他遊點,但清涼的室內世界早已戰勝高空懸掛的大太陽。毋須投票表決,大家都贊成西斜之後,才再出發。既是自由行,團友的自由意志當然是最備受尊重。於是,大家繼續遊逛休息,各適其適。年青的卸下心理負擔,連紀念品專賣店也遊遍,盡享藝術的樂趣。當然,也見識了藝術有價------我多欣賞「波點南瓜」,也不會花五十元買一個「波點」文件夾,三百元買一柄「波點」傘子。當然,與藝術拍賣展內她五十萬港元一幅南瓜畫相比,幾十數百自是小兒科。

到頭來,我們都是雙手空空的離開紀念品商店。凡人俗子,眷戀的似乎仍是較貼近自己的事與物,如博物館內那一室冰涼,一切似來得更合情合理。

凡人俗子眷戀的,從來都是和價廉掛勾。如果兼且物又美,自是相得益彰。「波點南瓜」文件夾如十元以下,我倒考慮買一二十個回港「派街坊」。媽媽去旅行,值與不值,也是重要課題,尤其是日元高企,折回港幣,要做到價廉物美,並不容易。100日元廉價商店,竟也成了她們的遊點之一,還有所斬獲,一些日本的地道食品如壽司伴吃的紅薑,便是在這情況下買下。

更令人意外的是,我們無意間發現大型超市的便當,七時以後半價發售,媽媽們竟喜出望外,晚晚吃半價便當也臉不改容。二十多塊港元一個便當,又的確十分吸引。味道賣相一點也不賴之餘,種類選擇也繁多,內容與我們平日在日式餐廳吃的定食,不遑多讓,只少了一碗味噌湯而已。加上酒店也在附近,回房間大快朵頤,又是另一種享受。

想不到老人家的適應力,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仍在百貨商場的餐廳樓層,四處打量哪間食店的食物較適合老幼時,他們已看準時間,準備一到七時,即往地庫超市加以搶購。他們倒比步入中年的我們,更像背囊客縱橫遊。

松本之行,令人懷念。我更懷念半價便當,及上高地閒適逍遙的種種。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張開的手與閉上的眼》

你張開你的手
在赤赭之中
尋找你的身影
嘗試感受臉龐的輪廓
憐愛的撫摸那鬆緊有致的嘴角
深刻的淚紋
指尖
仿如鏡頭的弧度
細意的追索
敏感的捕捉
那個本來就是屬於你的


你閉上你的眼
在渾沌之中
尋找另一個你
雲霧中
你一任你的靈魂
帶著你那早已幻化的眼睛
追趕熄滅的明燈
企圖在茫然飄渺之間
攫取那場刻骨銘心的邂逅
然而
一場邂逅如何生生世世
一樁愛戀是否恆常永久
淺褐與深紫之間
溜走的
是彷彿仍在你手的
溫柔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熱氣球之旅

七月二十六日,身在東非肯雅。到了非洲,已有一個星期。由首都奈羅比出發,走過幾個國家公園,到了馬賽馬拉,對奇珍野獸的好奇心,已大大降溫。第一次雄獅經過,大家捂著嘴巴瞪著眼;第十次遇上雄獅,則幾成了老朋友,招呼也要省回了。細心的P及H,早已妥善安排行程,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以另一種視野,再看非洲大平原。

馬賽馬拉大平原,是馬西族人的集居地。馬西族人喜歡用紅布圍著身體,手執長矛,便去牧羊牧牛。他們的身型相當特別,長得甚高,身上沒有半分贅肉,手與腿也甚為修長。他們跳著民族舞蹈時,便是拿著長矛的一跳一唱。他們的歌舞,表面是初民的情感渲洩,原來也是實際上的功用。話說馬西人是平原上最令獅子聞風喪膽的,他們手上的長矛,除了是載歌載舞的道具,也是捕獵獅子的武器。非洲草原上,唯有馬西人才可以合法捕獵獅子,甚至其他猛獸。

晨光未現,天地仍是黑漆一片時,我們披星戴月,展開非洲之旅的高潮---熱氣球之旅。司機Peter在三四時左右,已在酒店大堂等候我們,將我們交到一個白人手上,那是氣球的主人---一身英式獵裝打扮的Tommy。Tommy預備了一輛Safari的大吉普,除了我們一行六個亞洲人之外,還有九個白人。兩團旅人就在沒有路燈的指引下,隨著Tommy的步伐,御風而行。

非洲的夜,涼如清水。風迎面而來,吹醒了昏昏然的頭腦。吉普一直向前,地平線隱於黑夜之中,四周四面,除了吉普的車前燈影之外,都是黑暗暗的。然後,地平線在吉普風馳之下,漸漸地現了身影,暗橙色的光,緩緩的在四周升起。外出旅遊,看日出是登山遊的指定動作,然而,我從沒有成功看過日出的經驗。土耳其的人頭山,日一出已是天大白。華山的日出,因我們步行了六個小時上山,累過了頭,竟沒有人起床一顧其風采。丹霞的日出,更在風雨飄搖中,悄然引退,我的丹霞印象,就只有滴滴答答及大霧迷茫。想不到遠在非洲大陸,在亳無心理準備之下居然看了人生第一次的日出。大自然的色系漸次變化,黑至橙,橙至灰,灰至藍,表面上亳無關係的色系,原來脣齒相依,相親相生。看著自然的奇觀,想起傳道人梁燕城在他的分享中,曾說及坐在印度一列火車中,看著一望無際的地平線,旭日初升的壯麗景致,他想到的是人的渺小,神的偉大。即使我沒有感受到神的偉大,我想我也絕對能夠體會梁燕城心中那份宇宙穹蒼,大地蒼茫的感受。

終於,我們登上熱氣球了。我們乘坐的籃子,容量較小,名叫Rino,由Tommy親自操控;白人則另坐一個較大的籃子。籃子躺在地上,我們就爬進籃中,然後躺在籃裡,待熱氣充滿了氣球,籃子便自自然然的「站」起來。氣球升了空,極目一望,看到的,除了天,便是地,天連地,地連天,放眼之下,一所人為的建築也沒有,只有草原上的斑馬角馬,以及其他走獸,向四方八面奔馳著。

熱氣球在熱氣騰然的伴奏下,飄然向前。地是圓的,我深深的感受到。地上的景象,如裝在卷軸之上,氣球一邊飛,一邊如足踏卷軸,景物不斷往後移走之餘,卷軸也推陳出新,將隱在軸邊的景物,一一呈於眼前。古人怎知道地球是圓的?如果他們能坐上熱氣球,答案自然昭然若揭了。

一小時之後,熱氣球降落了。Tommy收費高昂,享受自然一流。他在降落處為我們準備了豐富且精緻的早餐,芝士吐司,還有源源不絕供應的冰凍香檳。是日是P和H的結婚周年紀念,他們細意安排,製造了畢生難忘的浪漫,我們四個酒肉朋友則叨了光,在草原的翦翦野風之下,為他們舉杯,見證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一個上午,我們每人花費港幣二千多。如沒有P與H的驅動,乘坐熱氣球,大抵是一場沒法成事的遐想。花的錢確然甚多,但想想箇中體驗,竟是無可比擬,又覺一切值回票價。

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

等待

喝一瓶水果白酒,白葡
萄的餘香縈繞於脣舌之
間。燒春雞擱在烤爐旁
邊,等待與白酒並駕齊
驅,營造令人回味的一
夜。只是,又喝一瓶白
酒,仍是白葡萄香在獨
舞。電話鈴響,良久萬
籟俱寂。燒春雞眼前一
黑,然後,倏然掉進萬
丈深淵,身旁,空空的
酒瓶相對嗚咽。

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苦澀那堪甜稠稠?

他做著他的藍山咖啡,
香氣氳氤在地庫那咖啡
座。座位上期待的眼神
,是他迴避卻又竊喜的
。「我拿甜湯給你好嗎
?」妻在電話那端軟語
詢問。仍在撥弄咖啡的
手,凝在半空。苦澀那
堪甜稠稠?他目光留在
座位,然後,對著免提
對話器,說:「嗯!」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苦與甜

又在商場的地牢,喝下
他咖啡座的藍山咖啡,
他端上巧克力蛋糕,白
瓷碟上印上了輕灑的糖
霜及她若有若無的期待
。然後,另一個她手持
溫水壺,為他帶來一壺
甜湯。是百合蓮子紅荳
,大刺刺的拿來了「百
年好合」的投射,和一
店的溫馨笑語。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另一種茶香

中國人嗜茶,是眾所周知的。除中國人外,愛喝茶的民族,似乎也不少。只是他們喝的,並不是我們的茶吧。

摩洛哥人愛的,是薄荷茶。一隻小小的玻璃杯,滿滿的盛了三分之二薄荷葉,青青翠翠,猶如盛了一杯綠水晶,做了一個田園春夢。傾入沸水,薄荷葉載浮載沉,加上小顆方糖,茶即沖成。至於味道,薄荷葉太多,陣陣青草鮮味自是難免,因此不嗜甜也別剋扣方糖,否則辣味濃厚之餘,難以入口。

犘洛哥的茶座,處處皆見,喝的千篇一律,就是薄荷茶。不過放眼一看,在座的都是男士,女士都不愛喝茶嗎?大概不然,都是阿拉伯國家的女士深閨,不容易拋頭露面吧。不過,犘洛哥事實上又十分西化,除了茶座鮮見女性之外,市面上的一切,都與西方沒有大分別。尤其是卡撒布蘭卡,可能曾被英國統治,市容竟與香港有幾分相像,予人一份親切的感覺。加上《北非諜影》效應,更令這個北非城市蒙上一陣西方的浪漫色彩。

真正以薄荷茶為生,是由卡撒布蘭卡輾輾轉轉,歷時兩天,到達M’Hamid。M’Hamid是撤哈拉沙漠邊陲的小市,沒有任何地方可觀光,來這兒的,都是要一睹撤哈拉的神祕風采。兩天的車程,已將大家折騰得半生不死,儘管我早有遊覽沙漠的經驗,對攝氏四十多度的溫度並不陌生,那程車程也令我熱得無話可說。坐在大巴士上,連友伴說下車喝一瓶冰凍可樂,我也婉拒。那時只想盡量不作任何郁動,盡量減少消耗,心忖這樣我便可以熬到目的地。我們在M’Hamid沒有參加當地兩日一夜旅遊團,深入撒哈拉。除了在附近的沙丘走走之外,我們便在旅店喝他們的薄荷茶。如此火熱,單單喝水,喝得嘴巴也沒有感覺,倒是帶點甜味的薄荷茶,似乎更能切合身體的需要。摩洛哥人愛喝薄荷茶的原因,似乎不言而喻了。

兩天之後,驅車往馬拉喀什,離開M’Hamid,才吃得下第一口「塔珍」(注)。算算看,兩三天之間,竟沒有吃下任何固體食物!天氣太熱,實在什麼也吃不下,這幾天便是靠薄荷茶和清水活命了。旅店店東初悉我們不再深入沙漠,有點不愉之色,但當他發現我們留在附近,不斷光顧補充各種各類的飲品,付上的金錢竟不比赴沙漠為少,他早已換上了陽光笑臉,猛烈程度不亞於室外的艷陽呢!倒是同行的M一直為我們不肯深入撒哈拉耿耿於懷。事後我們都為自己開脫,認為實在熱昏了頭,再入沙漠害怕捱不住,才不肯按照原定計劃,進入大漠。只是M千里迢迢一心要效仿三毛,開展一段「撒哈拉的故事」,到頭來卻因幾個疑似大腦中暑的友伴而過門不入,換上了我,也可能悻悻然。

可能是西方人喝茶的風習,總是加入方糖。盛產水果的土耳其,成行成市的蘋果茶,也是加上方糖才可以喝的。蘋果茶是用茶粉即沖而成的,再混入方糖,少了果酸,更易入口。土耳其的食物,叫人難以忘懷,不只蘋果,桃駁李價錢便宜,厚肉多汁,味道清甜得如在喝果汁,幾成了我們在土國的基本食糧。我們帶不走桃駁李,惟有臨別依依,在湛藍夜幕,明月皎皎之下,多吃一個半個,以慰別離之思。可帶走的蘋果茶,則隨著我們騰雲駕霧,返回香港。我們還買下許多土耳其軟糖,送禮之餘,約定回港之後,帶上蘋果茶及軟糖,一同品茶吃糖,看照聚舊,旅意遊情,一定令人眷然。

回港之後,我們不但沒有如約定般相偕一起喝茶吃糖,我家那大盒蘋果茶和軟糖,還是有賴家人通力合作,才能如期食用。旅程時對它們的驚為天人,不知為何,竟蕩然消失。旅程上一段又一段的銘心刻骨,原來只是特定時空內的特定情懷,是一顆脫軌的彗星,在茫然大氣下,企圖劃上一抹光痕,以留久遠。然後,回歸日常軌跡,一切歸於平淡,流水記憶,淡然而逝。

不過,事情有時也有例外。炎炎夏日一頭栽進天天「猛暑」的東京,又要忙碌照顧同行老少,一天到晚烈日下東奔西跑,竟常常忘了喝水。晚上回到旅館,可以靜下來歇一歇時,才驚覺乾渴難耐。那些日子,每晚在商務小旅館地下大堂的自動販賣機買一瓶烏龍茶,則成了指定動作。回到房間,「放羊」似的任老少徘徊室內,終可以放下繃得緊緊的大腦神經,解解一天以來罩得喘不過氣來的暑意。靜靜的喝一瓶烏龍茶,竟成了習慣。回港之後,傻裡傻氣,到日本超市買了一大瓶家庭裝的烏龍茶,放在冰箱,每晚都喝上一大杯,才安心似的。直至入秋,天氣漸涼,喝不下冰凍的茶,習慣才改掉。回首,無端愛上烏龍,也是不知所以。

另一種茶香,原來是生活軌道的外一章,淺嚐輒止,亦人之常情呢!

注:「塔珍」是摩洛哥人用來盛載食物的器皿,有塔珍羊、塔珍牛、塔珍雞之分。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時間

她失戀。哭乾了的眼睛
,沒有焦點的張看著。
他耐不住那頹然,要將
她的木然一把拿掉。喧
鬧忙碌營役耍玩之後,
他告訴她時間可以治癒
一切。她回給了他一張
卡,寫著:「我度日如
年,故需大量時間!」
他無言,將卡放回抽屜
......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一壺茶香

中國人嗜茶。小時候上中史課,老師提到鹽、茶、鐵專賣時,常不忘提醒我們這三類物品的必要性。當然,喝茶治病的傳說,也時有聽聞。

爸爸嗜茶,因此家中總有兩個保溫壺,一個盛茶,一個盛開水。後來,他買了一個小瓷壺,不再「大製作」的泡茶。誠然,愛喝茶的人都明白一大壺保暖壺內的茶,只合那些外出工作,又想喝口茶一解乾涸之急的中年漢。真正的沏茶,當然是由小壺泡起。爸爸的小茶壺,初是瓷壺,跟酒樓用的,沒有兩樣。後來,我們日漸長大,家中富裕了,茶壺的質素亦漸次提升。他晚年時用的是宜興紫砂壺,是他和媽媽遊江南時買下的。用了高貴的茶壺,泡茶的方法也因應改良。爸爸為保「水滾茶靚」,又買了一個電力小水壺,專用來煮沸騰的開水。嘩啦嘩啦的沸水灌注小壺,才令使茶香氳氤,這是保暖壺開水怎也做不來的效果。

有年闖絲路,到了寧夏,初嚐「三泡茶」。這泡茶方法是否寧夏人專有,真的不得而知,後來往大江南北,都有發現「三泡茶」的蹤影,只是寧夏初邂逅的震憾,讓人印象尤深而已。「三泡茶」用的是茶盅,茶的佐料除了有茶葉外,還有香草、杞子及小冰糖,有點中亞細亞的茶風。好像要經三巡,茶才正式泡好,故名「三泡茶」。喝得興起,到了酒泉,人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時,我買了一個夜光茶盅予爸爸。他後來有沒有用來泡茶,真的不得而知,可能思前想後,也不能把茶設想作葡萄美酒,夜光茶盅,唯有委屈一下,被擱一旁了。

我家的習慣,是泡普洱茶。爸爸偏愛普洱的濃密深邃,因此,我們從小也喝普洱。只是普洱因何命名?從不考究。自小已習慣的,不少也是一生也不曾過問。年前往雲南,由西雙版納坐幾十個小時大巴士回昆明,沿路便經過了普洱,那刻似才警覺普洱是個雲南的茶葉產地。那一回我們到底乘巴士乘了多久,真的不得而知,中途又要吃飯,又要上廁,又要留宿,又要堵車,足足乘了一天有多,才回到昆明。本來我們乘一兩個小時內陸機,便可省卻了辛苦。可是我們只買到去程票,回程的則買不到,惟有下下策------乘車返昆明。要坐幾十小時,想想也有點心怯,幸好,沿途尚算風光明媚,有竹林,有梯田,也有驚鴻一瞥的普洱縣。車子在山間左穿右插,有時司機為了趕回堵車的時間,不惜山間狂奔,令人駭然。倒是途經普洱,叫人驚喜不已。車子穿過普洱,我留戀的看著那些眼底掠過有「普洱」之名的路標,暗自期望車子可以停下,讓我拍一張相片給爸爸看,只是最終願望落空。如沒有這次的顛簸,普洱是否位於雲南,對我來說也不甚了了。

同是以產地命名的茶,有龍井茶。龍井位於杭州的西湖,遊西湖的人,總不會錯過清香怡人的龍井。「龍井問茶」,更是新西湖十景,人人遊西湖,都要乘車上山向茶農買下大包小包的茶葉送禮自用。龍井在清代時,可是進貢給皇帝的珍品!連陸羽在《茶經》中,也有提及龍井原產於西湖的靈隱寺呢!

龍井之中,以清明前採摘的最為嬌矜,價錢亦是最高昂的,名為「明前龍井」。聞說是因為茶樹沾了清明之前初春的雨霧,盡得天地之間的靈氣,因而質素最高。初次赴西湖,便是在清明前後。就是季節合宜,才得悉「明前龍井」的身嬌肉貴。我們一行三女子,以高價買下龍井,實在沒有份兒。加上龍井味甘色翠,不合爸爸脾胃,於是大有道理不去買茶。倒是上山看茶問茶的指定動作,我們亦跟之隨之。相較之下,吃一碟地道的杭州名菜------龍井蝦仁,便來得切實得多。龍井茶味道甘醇,幽雅清逸,與蝦仁的甜美,配合竟是天衣無縫。齒頰留香,原來不是誇大之詞。留香的豈只龍井蝦仁,那行品嚐的杭州名菜,如宋嫂魚羹、蜜汁火方、東坡肉、叫化雞等,吃得我們仨事隔三天,仍感到菜餚佳味,在胃裡翻騰。那杭州菜館的老闆娘,極言前一晚三個日本女子,與我們點了同樣菜式,都可以「超額完成」,堅持每樣佳餚,都不可或缺。最後,我們用盡平生的力氣,也鎩羽而回。也難怪,厚度一吋,手掌般大的「蜜汁火方」,許是我們日常一年所吃的火腿份量,如何跟眾多佳餚一餉之間全然消化,大概只有是老闆娘口中三個身分不明的日本暴食團奇女子,才可做到。

後來再到雲南,在大理感受「上關風、下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之餘,也買下的一些有趣的茶。名字忘記了,只記得茶葉是球狀的,一個個如花蕾,放在沸水之中,花蕾頃間綻放,如一朵炸開的花火,炸得大家的心花也怒放起來。

往事歷歷,是時候沏一壺茶,細意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