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持花的小孩>

看了<持花的小孩>,作者劉偉成,匯智出版社出版。
作者是我一位認識良久的摯友。手執他的作品,已不是第一次。每次完成他的書作,總有點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為什麼?與文字結緣,也造就了我與他的緣份,只是,他就更徹徹底底的和文字,約下生生世世之盟。他的才華,叫我既羨且妒。曾幾何時,他走的路,是我夢寐以求的。當然,他付出的努力,也是我不曾有過的。因此,身為他的好朋友,看到他為了創作,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心中也十分明白,繆思為什麼會找上他。甚或公平一點來說,繆思和他,相知相識,誰找上誰,說也說不清了。
正如他的書名,也為他的創作及心路歷程,鋪展了底蘊。如他在壓軸文章<持花的小孩>中所言,持花,大致也不離理想吧。我看的卻不是持花,而是小孩。若手持的,是可望不可即,有脆弱支撐,並美好前景的花杯,持花的是一個小孩,總能為作者芸芸文章,下一個動人的註腳:只有有赤子之心的小孩子,才可以傻乎乎的撐著小花,任人笑罵。
這種赤子之情,也貫穿了整本散文集。不少回憶的篇章,如<山道>、<童年的天台>、<杰叔>等,都是作者以童心童眼,微觀天下。於是,出現的除了忘不掉,抹不去的童年印記,亦有回首前塵的輕喟。這些輕喟,不只是見證時光消逝那麼簡單,藉著這些歎喟,對人情的肯定,對親情的固執,躍然紙上。
擁有童眼童心,看到的可以比別人更多,因此獲得的,也會比別人多。在<小滿哭了>、<夏之子>、<翠屏小築>等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作者之赤子之情,在他早已不再赤子時,仍是他人生座佑銘中,重要的一章。只有願意付出的,才會有所體會。作者的赤子之心,令他在紛擾世俗之中,看到最美妙的一幕,這些包括藉著記友人的往事,肯定了人生挫折與掙扎的意義(見<翠屏小築>);或因友人收養孩子,從而感受人情之豐盛(見<夏之子>)。
凡此種種,也在告訴讀者,只有孩子明澄的瞳仁,看到的才是頭頂一朵開的燦然的花。即使只靠一根幼幼的花莖支撐著,孩子也願意盡最大努力,不管後果,撐起花兒。
<持花的小孩>彷彿教會我們,以小孩之心,度成人之腹,可獲得的,當會更多。

2 則留言:

Shing 提到...

珊姐:

N電郵說看見你寫關於《持花的小孩》的讀後感,心裏正在嘟嚷為甚麼自己沒有收到,可幸不久便收到了。(終算及時逃過被清算的命運)我於是便登入你的網誌,看見這篇讀後感,只能說感動又感激!從來沒有人這樣準確地讀出我想要表達的深意!不錯!重點不單在持花,而在於小孩。

讀你這則網誌,令我想起我們以往的留言冊,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記下來,有所觸動的,便在下面作回應或來點佻皮的調侃;沒有的話,不打緊,靜靜翻過去,開展另一則話題。這種交流很美,美在其真;美在其淡;美在其個性化的筆跡;也美在其守候回應忐忑。最近我帶領同事回港大辦點公事,同事問我為甚麼像頭識途老馬,我告訴他們以往我的姐姐會帶著我亂鑽,還會帶我去Sit in,記得那時你們在課上唸新詩,我心裏真的泛起了魯迅那種,以文學可以救國救民的志向。現在身份對調了,我作為領頭路者,卻怎樣也抽不出她們的興頭來。我只能像一個局外人那樣聽著他們在說《溏心風暴》的劇情。有人說如果你在年輕人中間甘心當局外人,那證明你已老了。不錯!老了,所以渴望「復小」。

正當我掛念往日的留言冊之際,我拐回文獎房,發覺原來房間已經下了密碼鎖,我已成為不能進入的閒雜人等。我本想重讀一些留言冊,想寫篇關於留言冊的文章,我多麼懷念承載當中那份濃得化不開的情,我也懷念珊姐漂亮的筆跡,雖然這個網誌看不見筆跡,但在我「老餅」地懷念起以往的歲月時,這則讀後感真是一帖帶來暖烘烘感覺的膏布。

shan 提到...

十分高興考試一百分。閱讀理解取得不俗的成績吧。
多謝你讚美我的字體。
我不記得帶過你去上新詩了。人老了,不少事也不復記憶,怪不得和你友好,原來我那麼痛惜你,連上課都帶你同往。具體事件不復記得,但箇中情誼卻是歷久常新的。